Search

【#地下短評】《#殺戮荒村》(Bacurau)

去年在金馬影展看了《殺戮荒村》...

  • Share this:

【#地下短評】《#殺戮荒村》(Bacurau)

去年在金馬影展看了《殺戮荒村》,此片是該屆影展最有印象的幾部電影之一。而後得知『捷傑電影』購入發行,非常驚喜。雖然對片商來說可能是票房自殺的發行計畫,但對影迷而言能在大銀幕看到《殺戮荒村》實屬可貴。趁著今天上映,再度分享去年寫的短評(真的太忙無法寫成長評)。
 
《殺戮荒村》由巴西名導克雷伯曼東沙費侯和長期藝術指導合作夥伴胡里安諾杜內耶斯聯合執導,在今年坎城主競賽獲得評審團獎,很難想像這部帶著些許科幻感的民族記事,在風格上會展開成昆汀式絕地大復仇中的暴力美學,且在轉場上皆有 70 年代西部電影的味道,開頭便替這部時間軸定於未來的電影注入矛盾的衝突美感。
  
敘事上則在名為巴庫勞(Bacurau)的小村落中,殘酷劃分社會、種族間的階級地位,透過一群由美國白人組成的殺手集團,埋下政治操弄後對窮人村落進行的屠殺,由此來看,巴庫勞可以視作過往歐洲帝國主義對巴西的殖民以及文化上主導地位的典型。
 
然而放眼未來,高科技更可能使人們認為有「權力」將人命視為屠宰遊樂場,編導對於歷史傷痕、現今局勢、未來發展,有著細膩、透骨的觀察,這些不斷上演的掠奪,無時無刻發生,不管是在從前,或是未來,且背後原因令人寒毛直立。
 
《殺戮荒村》是一部充滿幻想的當代寓言故事,但其核心主題,可能更是這群無力的個體們對企圖剝削其利的強國們的終極反動(白人、遊客),是政治上的、文化上的、經濟上的,也正如同昆汀塔倫提諾的《決殺令》般,在影像中出了口惡氣,大快人心。
 
兩位有一定默契的導演,大膽地刪除核心人物的特定視角,也就是沒有所謂的男女主角,使觀眾深入全貌,共築出階層中的眾生相,並將陽光普照的小村喜劇與寓言情節揉和,並利用科技與傳統不斷對立,發散出魔幻般的真實感,那台飛碟空拍機與傳統砍人頭便令人無法忽視。
 
在編導運行的影像世界中,觀影過程甚至會忽略這可能是虛構的,因為《殺戮荒村》真實的可怕。
 
巴庫勞是極為渺小的貧瘠窮鄉,或許世人不會注意到它是否存於地圖中,但在這座小村中政客與強國卑劣的荒謬事,極有可能發生於當代地球的每一寸土地,自然也能這樣看待台灣了。
 
🎬《殺戮荒村》現正熱映中。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地下電影,筆名溫溫凱,私經營。待過串流平台、電影雜誌、電影發行商,曾任金馬影展第4屆亞洲電影觀察團。文章散見關鍵評論網、換日線、電影神搜、風傳媒、CATCHPLAY+等媒體平台。
View all posts